當下的AI發展程度距離人工智能燒腦神劇《西部世界》所描繪的景象還有多遠的距離?有人認為三到五年就能實現了,但《西部世界》導演、編劇喬納森·諾蘭不這么樂觀,“可能還要十年”。
11月8日,騰訊2017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拉開帷幕,在“創想·人工智能”論壇上,騰訊開放平臺副總經理、騰訊眾創空間總經理王蘭主持,喬納森·諾蘭、哥倫比亞大學工程與數據科學教授霍德?利普森、騰訊AI Lab計算機視覺中心負責人劉威、G7總裁馬喆人、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等大咖,以“創想科技·洞見未來”為主題,共聚論道AI的現在和未來,暢談中美AI機遇。

“創想科技·洞見未來”圓桌對話,從左至右依次為:王蘭、喬納森·諾蘭、劉威、霍德?利普森、馬喆人、林晨曦
當王蘭問到“人工智能到底離我們有多遠”時,諾蘭表示:“如果AI時代是指通過人工智能重塑人類形態,我覺得我們還有很長一條道路要走,因為人類的認知現在已經到了非常復雜的程度。如果以人工智能技術不同階段的突破來定義AI時代,這會很快:從計算機第一次通過圖靈測試,到應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需時并不長;而下一階段的AI技術突破可能也不會太遙遠。”對于深度邁入AI時代,諾蘭也表示并非遙不可及:“但如果一定要給它一個尺度,我覺得可能是在10年之內吧。”
對此,林晨曦則有不同觀點,他們團隊相信3到5年可以開始走向AI時代:“我們2012年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堅信AI在未來3到5年會爆發,其實存在一些冒險和碰運氣的心態。但隨著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等AI底層技術的突破,我們越發相信3到5年很可能步入真正的AI時代。”
現在:AI已植根諸多基礎行業
AI作為當下最具變革性的工具,已在金融、醫療、零售、翻譯和機器人等行業開展應用探索,對于AI會不會為人類社會帶來顛覆性改變,嘉賓們有不同判斷。
劉威認為:“現在的人工智應該叫智能的人工,就是計算機的出現把很多體力活,通過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算法技術,得到了大大提高。在智能的人工這條道路上,我們已經越走越快,越走越好。但在現在的資源和環境下,我們做更好的智能的人工,但做不到真正的人工智能。”但馬喆人認為人工智能已經對很多基礎行業產生了從0到1的巨大價值。
近日AlphaGo Zero經過3天的訓練,以100:0的戰績完勝AlphaGo的消息讓很多人開始擔憂:“如果AI可以自我學習,自我進步,人類會怎樣?要如何應對?” 霍德?利普森認為:“一方面,在目前這個發展階段,AI雖然沒有在我們身邊以太多實體出現,但AI已經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我們人置身其中,對AI不斷會有新的期待,當我們熟悉AI技術突破帶來的震驚,就會習以為常,并把它當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覺得它是一個異類。另一方面,AI是人類歷史迄今所創造出來的最有力量的技術,現在AI呈爆發式增長,AI系統能夠自己學習并相互學習,很難難預測它到底發展得多快,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物種而不是機器。未來我們可能會進入烏托邦的AI世界,它的發展可能有多個通道,可能會非常好,可能會很快,可能我們的子孫后代所生活的環境,將跟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在這一刻到來的時候,我們要為此做好準備,未雨綢繆。
未來:中美AI機遇誰更誘人?
在全世界都把AI當作新時代發展機遇的當下,中美兩國在AI領域的發展和優勢成為業界不斷探討的話題。在此次圓桌對話中,劉威表示:“在AI領域,由人口紅利帶來的數據和應用場景優勢是獲得AI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在人才層面,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所有大學里面AI相關的研究生有50%都是中國研究生,從事AI科研活動的人員,從數量上遠超美國,由此來看,中國還是很有希望的。”劉威同時表示,美國目前在AI基礎研究領域的很多技術還是非常領先的,中國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員,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才會獲得更多的基礎研究領域技術層面的優勢。
馬喆人也認為在中長期,中國AI市場更有價值,他的判斷依據是:“世界是平的,當下社會已經是全球連接的,任何有顛覆性的技術會想方設法實現應用落地。我覺得人工智能就是算法加數據以及算法加場景。未來大家掌握的算法是一致的,最終誰產生的價值大,在于哪個市場上產生的數據多。所以從人口和社會的數據層面來看,我覺得中國的數據會遠超美國,它對人工智能市場有更大的價值。”
“這是一個集體的問題,也是一個集體的挑戰,這是每個人都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我想中國已經準備好了在這個問題上做很大的貢獻。”諾蘭從科幻大師的視角認為中國已經在AI領域做足了準備。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