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消息,今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了《中國無線經濟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無線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 年規模已超 3.8 萬億元,占我國 GDP 比重約 3.8%。
進入 21 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以無線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推動全球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無線技術作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關鍵基礎,推動無線產業實現較快增長,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

官方介紹,《白皮書》首次定義了無線經濟的概念并測算了其規模,認為無線經濟是以無線電頻譜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無線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通過無線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與治理模式的經濟形態。
白皮書核心觀點
1、無線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 年規模已超 3.8 萬億元,占我國 GDP 比重約為 3.8%。盡管 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極大地沖擊了全球經濟,但無線技術快速演進升級以及創新應用,促使無線經濟逆勢增長。
2、無線產業穩步快速發展。2020 年無線產業增加值規模超過 2.3 萬億元,占無線經濟規模的 61%,是無線經濟發展的基石和主導。重點領域無線產業保持較快發展態勢,無線技術快速迭代促進電子信息制造業企穩回升,移動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收入及利潤保持較高增速。
3、無線賦能作用愈發顯現。2020 年無線賦能增加值規模超過 1.5 萬億元,占無線經濟規模的 39%,成為無線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動力。隨著無線技術在傳統行業加速融合,無線技術不斷賦能制造業、民航、鐵路、氣象、應急、軌道交通、水上等行業和部門發展,無線賦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將愈加顯現。
4、無線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我國持續創新頻率資源管理,不斷提高頻率資源管理效能,出臺了 5G、車聯網等無線產業的多個相關政策,為無線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利用無線技術建設“數字政府”,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都得到顯著提升。





《白皮書》中還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挑戰:無線產業上游對外依存度高,尤其是高頻元器件及技術;頻譜資源全球統一規劃和國際協調難度大;頻譜資源供需矛盾和結構性緊缺日益突出;5G 無線賦能未設計行業核心業務領域,碎片化。

最后,白皮書還提出了三大措施和建議:

《中國無線經濟白皮書》完整版,需要在中國信通院公眾號進行下載。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