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三周年的百度外賣,正處在喜憂參半的關口。
喜的是,百度外賣在中高端市場實現穩固控制,獲得白領群體的眾多忠實擁躉,高收入用戶的比重處最高。
曾有人在百度外賣剛剛成立時,斷言“線上企業做外賣會很快死掉”。如今樓宇之間穿梭著眾多身著紅色制服的外賣騎士,在街頭巷陌充滿存在感,證明它已經是外賣領域不可抹殺的一員。
另一方面,最近有媒體報道,百度外賣正在與順豐接觸,謀求收購。眾說紛紜中,折射出了外界的疑慮:未來,百度外賣會何去何從?
在筆者看來,百度外賣并不是一個弱小的攪局者。
美團外賣依托騰訊,餓了么得到阿里站臺,百度外賣背后同樣是巨頭的身影。而且入局三年,百度外賣早已度過轉型期,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猝死。在市場份額穩固的前提下,更不太可能狼狽而草率地“賣身”。
三家競爭的格局,短期內還難以打破,為何頻頻有聲音唱衰百度外賣,急于宣布外賣市場江山一統?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誰最有動機推動媒體炒作此事。
首先是目前處于行業第一的美團外賣。
此前曾有消息稱,F輪融資時美團架構與投資方簽訂對賭協議,約定兩年內上市,市值不低于200億美元,否則將賠償近40億美元。
一年時間眼看就要過去,美團點評卻在高管離職、估值下跌的消息中,數次推遲上市計劃。5月16日,美團點評公開了最新的財務指標,宣稱訂單量超過1800萬,現金儲備30億美元,強調已經實現盈虧平衡。
主動秀出數據的背后,不難看出美團點評急于上市的心態。但熟悉o2o領域的人都知道,外賣行業仍處于拓展市場的階段,各家還在不斷燒錢,遠未達到一家獨大。
遲遲無法占據市場優勢的壓力下,不能排除美團只得以打擊競爭對手的方式,宣布一統江山,營造上市前的輿論氛圍。
另一個可能的推手,是餓了么。
處于外賣市場第二的餓了么,其實更焦慮于夾心餅干的處境。2015年以前,餓了么曾占據市場先機,卻被美團外賣趕上。在百度外賣大舉進軍送餐市場后,餓了么又遭遇后有追兵的境遇。
2016年年底數據顯示,餓了么每天1000萬單,旗下有300多萬騎手。如果平均下來,每個騎手每天只送3.3單,于情于理,都很難向投資人交代。
補貼大戰中一次次燒掉大筆資金,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焦躁的餓了么,也急需擺脫外界的質疑。當餓了么市場份額遲遲無法改變時,通過輿論打壓對手,營造市場份額擴大的幻象,也不無可能。
這樣看來,此次“賣身”事件背后的推手,美團和餓了么都有一定可能性。
當然,外賣市場格局并不會因一波新聞就真的改變。我們不妨從百度外賣的發展策略,尋找一些它屢屢遭黑的理由
百度外賣一直主攻白領市場,也一直宣稱聚焦高收入用戶的需求。根據DCCI《2016白領人群網絡外賣市場品牌價值研究報告》,百度外賣成為中國TOP50城市白領人群最常使用的外賣平臺。
這種品質化和高端化的差異競爭,也是從二三線城市起家的美團,長期面向大學生用戶的餓了么,最為忌憚的。
最重要的變量,在于百度的技術優勢。如今百度正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此前已經實現外賣APP“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送,利用擁有50多項專利的智能調度系統,大幅度提升了騎士的送餐效率。
在Google推出送餐機器人引發廣泛熱議后,外賣市場下一個變局的主動權,或許正掌握在百度外賣手中。面對最有可能改變外賣市場的一方,自然會引起競爭者的焦慮。
如今,外賣O2O市場已經進入2.0模式,大把燒錢補貼爭奪用戶的日子終將結束。對于專注中高端市場的百度外賣而言,與順豐聯手合作,其實有助于升級其“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的理念。
這樣看來,外賣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還將長期存在。與其在輿論上終結對手,不如踏下心來,專心深耕產品與服務。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