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在(:)上,2021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論壇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委員會、人民創投、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聯合主辦。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黃超主持了論壇。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理事長金和平代表主辦方為論壇致辭。
他表示:在相關部門指導下,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秉持交流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基本原則,聯合產業上下游企業,大力開展數據中心產業生態建設,已經成為數據中心產業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
人民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明剛發表了題為《央媒如何賦能政府助推產業發展》的演講。
他表示媒體融合背景下,人民網通過內容科技創業大賽,構建和豐富內容科技產業生態,進一步推動中國內容科技產業的交流與快速發展。在與廈門市政府的深度合作中,落地人民網(廈門)內容科技產業園,充分發揮人民網·人民創投的投資優勢,將內容科技的優質企業引入產業園區,實現了產業發展的閉環。為推動廈門市數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助力。
新興數字經濟城市代表分享成果與經驗
韶關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龍顯順介紹了近年來韶關市數字產業發展路徑和機遇。
他強調:韶關市政府高度重視數據中心產業發展,今年以1號文件的方式,發布了支持發展產業的文件,并對相關企業進行扶持,包括入駐支持、運營補貼、長期培育及研發補助、人才及培訓補貼、固定資產投資補貼等。下一步,韶關市將加快打造大數據國家樞紐結點建設,大力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的轉型。
資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勇,帶來主題為《中國東江湖,綠色數據谷》的分享。
他表示:數據中心的高能耗是無法回避的問題,降低能耗和提高綠電使用率是當今發展綠色IDC產業的明智選擇。資興市依托東江湖以及充裕富足的電力、獨特的區位、優良的生態,規劃了占地4500畝、20萬機架,PUE小于1.2的數據中心園區。資興市力爭打造全國最綠色節能的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全自然冷卻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和華南綠色谷。
山西省朔州市委常委、右玉縣縣委書記張震海帶來《弘揚右玉精神 打造右玉零碳數據產業園》的演講。
他表示:右玉是一方投資洼地,綠色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60萬千瓦,具備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零碳中心的條件。右玉年均氣溫僅有4.8度,具有天然的數據中心運行的制冷優勢。山西省委省政府、朔州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支持右玉高質量發展的多項政策措施,包括支持數據中心運營的優惠電價等多重優勢疊加的政策優勢。
貴安新區大數據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汪軍介紹了貴安新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現狀。
他表示:貴安新區十年前開始發展數據中心,可以總結為三個先,第一是先天優勢,即:氣候優勢,地質結構優勢,能源優勢。第二是先發優勢,到貴安新區落地的數據中心都是世界五百強。第三是先行優勢,貴安新區的數據中心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洼地效應逐步在顯現。
中衛市和大數據發展局副局長李彬帶來主題為“云聚中衛,數算未來”的演講。
他表示:經過八年的建設,今日的中衛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壯大到產業集聚,數字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成為世界重新認識這座沙漠之城的新名片。2020年前三季度中衛市的信息數據、信息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5%,數字經濟日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區域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計劃”多項成果落地
“城市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獎”頒獎儀式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于今年7月份,主導啟動“區域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將圍繞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區域數字產業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向展開一系列工作。
論壇上進行了“城市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獎”頒獎儀式。韶關市委市政府、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中衛市委市政府、資興市委市政府獲頒“2021年度城市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獎”。
“區域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之《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編制啟動儀式
“區域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之《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編制啟動儀式在現場舉行。
白皮書將對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區域數字產業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政策解讀,對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的數據中心產業進行深入分析,對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能耗加劇、資源錯配、過度投資、盲目建設、地區失衡等眾多問題進行剖析,提出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路徑。
白皮書參編單位包括: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韶關市委市政府、中衛市委市政府、貴安新區、資興市委市政府、右玉縣委縣政府、廣東省數據中心產業聯盟、上海寶信數據中心有限公司、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萬國數據有限公司、北京世紀互聯寬帶數據中心有限公司、中聯云港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科智咨詢。
“區域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同步在論壇舉辦。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與朔州市右玉縣、中聯云港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建鳳晉北園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零碳右玉框架合作協議;科智集團與中化金茂智慧能源、易方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拓牛資管簽署零碳產融生態戰略合作。
論壇設置“城市數字產業發展全景圖”展區,資興市、烏蘭察布市、蘭州新區參與展示,詳細展示新興數字經濟城市在推進城市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做出的舉措和取得的成績。這些城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通過創新思維和扎實推進,實現了本地數字產業的飛速前進。
咨詢、研究機構分析研判行業走勢
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琳帶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政策解讀》的分享。
她認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是一個面向全國、覆蓋范圍非常廣的系統性的大工程,需要分級分類分步的推進。從國家層面、區域層面到省級層面,分別進行算力資源的布局、數據流通管理以及上層的創新應用的整體統籌規劃。同時,也要做到從國家、區域到省級層面整體的協同、聯動,進行一體化的推進。
科智咨詢研究總監張福林帶來“互聯網行業數據中心應用變化趨勢分析”。
他認為:互聯網行業用戶在數據中心區域布局,項目形態,建設方式,使用能源結構等方面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同時,指出互聯網企業在數據中心產業中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互聯網企業是上游用戶是數據中心行業的下游用戶,但是在強大的技術背景及產業鏈的影響下,互聯網企業正在逐步賦能數據中心的行業發展,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自研設備,孵化新技術,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向綠色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產業政策組聯席主席,中國信通院政經所研究員劉媛媛博士帶來《2021全球數字產業戰略與政策觀察》的發布和解讀。
她表示:目前全球數字產業戰略布局呈現四大態勢,態勢一: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等成為全球數字產業部署重點方向。態勢二:各個國家數字產業科技研發投入規模持續增加。態勢三:各國不斷加大高端科技人才的戰略儲備與培養。態勢四:大變局下各國數字產業領域合作與競爭相伴而生。
科智咨詢戰略咨詢總監李明帶來“數字產業園區發展指數及戰略研究”主題演講。
他表示:科智咨詢將通過數字產業園區2022指數體系,協助數字產業園區成為所在地政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為數字產業集聚的價值高地,把產業園區打造成為數據的資源池、人才的資源池、資金的資源池、技術的資源池和創新的資源池,構建當地政府、產業園區和園區企業的新發展格局。
產業上下游共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方良周發表題為《華為數字能源:推動能源革命 助力零碳右玉》的演講。
方良周表示:全球實現碳中和是一項偉大的能源革命,這關系到我們子孫后代共同家園的未來。碳中和的關鍵,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核心就是發、輸、配、用、儲等各個環節,都將全面構建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基礎之上。華為的獨特價值就是將長期投入的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融合創新,構建了清潔發電、智能綠色交通、綠色站點、綠色數據中心等一系列的低碳解決方案,助力建設整縣光伏、零碳家庭、零碳園區、零碳城市等,幫助政府和客戶實現碳中和。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解決方案設計部部長陳默分享了華為在超融合數據中心建設方面的經驗。
他表示:通向新型數據中心的路也許有多條,但超融合一定是最重要的一條,同時全融合架構、多元算力、融合存儲、高通量流動、統一管理、綠色節能應當成為超融合+的主要技術方向,在此技術架構的牽引下,超融合將從邊緣、中小數據中心走向大型數據中心,并最終服務于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引領新型數據中心建設。
中青寶集團深圳市寶騰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梁海棟帶來“數據中心算力賦能元宇宙”的主題演講。
他認為:元宇宙需要實現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高度的模擬、高度互通,還有可能成為互聯網數字科技的終極形態。它的穩定運行依賴于龐大的數據的運算、存儲,所以未來對數據中心的需求肯定是非常強勁的。
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混合云產品線負責人張爭分享了優刻得在“數據中心‘冷’‘熱’協同”方面的經驗。
他表示:優刻得仍然堅定認為數據中心會逐步地向云靠攏,因為“東數西算”大的布局確定之后,要求算網協同,算儲融合,要降本增力,要可以定制,而且還要兼具一定的彈性。所有這些都是云計算的基本要素。優刻得不是一個單純建設IDC的供應商。優刻得會利用包括數據中心在內的底層資源,利用多云管理平臺,為各行各業推出整體的解決方案。
華為數字能源總工張廣河、中國信通院產業規劃研究所大數據與數字經濟研究部副主任唐煒、寧夏聯通副總經理姚華、朝亞客戶服務總監艾宏偉、中聯云港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實、潤澤科技總裁李笠圍繞“一體化趨勢下,IDC產業發展路在何方?”的話題展開討論。
IDCC2021
為期兩天的()圓滿落幕。本屆大會圍繞“能源·算力·數字化”,就數據中心碳中和、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數據中心產業投融資、數據中心國際合作等議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與會嘉賓分享的觀點和碰撞的火花為產業上下游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整個數據中心行業也將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在從業者勠力同心之下,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國內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