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摩拜單車2015年正式成立,同年開始試運營,并于2016年4月在上海投放單車,標志著“共享單車”這一新興事物的橫空出世。隨后短短一年時間,市面上就先后出現了幾十家共享單車企業,而且還不斷有新的入局,共享單車行業競爭不斷加強。
而就在近期,速途研究院通過對共享單車市場發展相關數據的收集與統計,并配合數據調研結果,分析了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態勢,將共享單車行業目前實際的發展狀況清晰地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

首先,根據各家公開數據顯示,摩拜單車日均訂單量超2000萬單。OFO日均訂單量為1000萬。此外,哈羅單車日均訂單320萬,小藍單車日均訂單100萬,與第一名的差距頗為明顯 。

其次,根據各大共享單車平臺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摩拜單車目前在市場上投放了超過365萬輛智能共享單車,單日產能超過10萬輛,占全球自行車產能的45%。其中,北上廣深蓉等五大城市的投放量均超過20萬輛,北京超過30萬輛,覆蓋密度行業居首。
另一方面,ofo投放了250萬輛,永安行和哈羅單車分別投放了80、70萬輛,酷騎單車投放了10萬輛,小藍1.1萬輛,由你5000輛。可見,摩拜仍然掌握著市場的主動權。
基于日均訂單量、用戶規模、交易規模、車輛規模和地域規模等多方面的數據,速途研究院綜合得出各家市場份額狀況。數據顯示,共享單車行業內,摩拜單車的市場份額達到56.56%,ofo位列第二為29.77%,摩拜單車市場份額遙遙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摩拜單車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城市市場作為發力點;而ofo一開始局限于北大校園、專注于校園市場,2016年底開始走向社會。
速途研究院認為,這決定了兩家公司的用戶群存在明顯差異:摩拜單車以城市白領為主力用戶群,對于品牌、品質和安全更加看重,用戶黏性較高;ofo以學生群體為主力用戶群,更偏向價格敏感型,因而對于促銷和“免費”有更高的認同度,但品牌忠誠度較低。
而如今速途發布的第一季度國內共享單車市場調研報告更是將ofo的局限性放大化,因此,ofo要想贏得較高的市場份額,一定要走出校園,面向所有消費者,這樣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