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由世界環保(經濟與環境)大會組委會主辦的“2016綠色低碳發展變革力領導者年會”在北京舉行。憑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突出貢獻,國美成功摘得“國際碳金獎”之“創新價值獎”。
世界環保(經濟與環境)大會由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發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歐洲50國集團等眾多國際組織共同合作,與會者不僅有國務院參事、中國工程院院士等行業權威、國家智庫,更有聯合國駐華代表及各國駐華公使等重量級嘉賓,所頒發的國際碳金獎是以低碳戰略、應用實踐、社會價值、基礎要素、創新優勢、可持續力量多個維度綜合考量的全球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國際性獎項。

“2016綠色低碳發展變革力領導者年會”在北京舉行
歷經30年的行業深耕,國美在產業鏈各環節傳遞著節能環保的低碳理念,形成了各方之間可持續發展的良性互動,并制定了嚴格的企業低碳運營標準,用實際行動實踐綠色環保理念。

國美榮獲國際碳金獎之“創新價值獎”
發揮家電零售行業帶頭作用 參與行業標準制定
2016年初,國家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以及《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綠色產品消費、擴大綠色消費市場,并提出圍繞環境保護角度,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思路。
2016年9月,由我國商務部發布的《綠色商場》行業標準正式實施。作為家電零售行業唯一代表,國美積極發揮中國最大家電連鎖企業的帶頭作用,參與了這項行業標準制定工作。憑借遍布全國400多個城市近1700家門店的成功經驗,國美對標準的制定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并根據商務部提出的相關需求,搜集、反饋數據,為行業標準的制定提出了諸多寶貴建議并被采納。
同年8月,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及中國零售可持續發展圓桌舉辦的第4屆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活動舉行。作為中國零售可持續發展圓桌發起人之一,國美依托專業化的節能低碳運營體系,大力推廣節能產品,傳播可持續消費理念,推動了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活動理念的落地。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7個城市的400多家國美門店參與了活動的推廣。各門店通過海報、LED屏、二維碼等傳播方式,全面介紹了節能知識,更著眼于消費者關注的能源消耗熱點,指導消費者正確選擇節能家電。國美電器北京西壩河店,還創新性的以VR體驗的形式讓消費者感受別樣的綠色消費生活。活動期間,行業資深專家和媒體還對國美重慶紅旗河溝店進行了實地考察。
承擔社會責任 引領綠色消費
國美擁有近1700家門店,日常能源使用量十分可觀。為了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國美早在2014年就全面啟動了能效管理,對門店中的照明設備進行更換,目前國美門店中的所有照明設備均采用LED燈管。較此前相比,國美每年將節省電量4057萬度,可減少404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國美門店正在普及變速電梯的使用,通過改用攜帶感應裝置的變頻電梯,降低門店耗電量。
為了號召綠色消費,2016年6月8日,國美在旗下所有賣場啟動高能效家電產品消費補貼:一級能效家電產品補貼15%,二級能效產品補貼10%,單臺產品補貼最高可達1000元。補貼活動涉及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廚電在內的50多個品牌、2000多個型號,補貼金額預計達到1.5億元。此外,國美以“百家節能環保示范賣場”活動為龍頭,不斷擴大節能產品的銷售比重,力爭到2017年實現占比超80%。
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器零售企業,國美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從自身角度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還積極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環保、對環境影響最低以及可追溯的產品,同時開展社區與消費者的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消費習慣改變。

國美榮獲“國際碳金獎”之“創新價值獎” 低碳發展引領行業
整合供應鏈優勢 帶動家電產業升級
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表示,作為企業公民和上市公司,國美將通過整合供應鏈優勢,以大數據精準洞察為核心,積極帶動家電產業提質升級,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方式,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為了讓更多人加入低碳環保行列,國美通過員工帶動用戶的方式,將綠色環保理念傳遞給全社會,并策劃多種宣傳活動,強化人們對節能產品的消費意識,塑造綠色消費行為。同時,國美還積極傳遞低碳環保理念,探索包銷、反向定制的采購模式,促進推動節能普及合作,提升有效供給,通過產品迭代助推家電產業節能升級。

2016綠色低碳發展變革力領導者年會上展示國美低碳成果
國美成立已經30年,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付出與努力有目共睹。無論是獲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頒發的“可持續消費推動獎”,旗下四家門店被評為“低碳示范商店”,成為入圍該獎項最多的家電零售商,還是率先入駐中國能效標識二維碼消費服務平臺,都極大了推動了高能效產品的推廣,為低碳綠色做了積極貢獻。
未來,國美將繼續深化企業綠色發展意識,以企業公民身份,推動完成相關綠色標準的制定,積極組織開展綠色環保項目,進一步推廣創新機制,在推動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貢獻。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