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中國企業針對”雙通合并案”終于發聲。OPPO和vivo已經明確反對,小米也持保留意見。此前業內人士便預測,”雙通合并案”將對中國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并且上述三家廠商當中有兩家已位列全球前五,所以即便雙通合并進入到實質階段,也必然會引起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反壟斷調查。
業內人士此前便已預測中國企業會受影響
早在”雙通合并案”剛剛曝光之時,業內人士便已預測中國企業會受影響。雖然博通很可能在收購之后降低專利費用,但卻極有可能提高芯片價格。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中國企業很難在”雙通合并案”當中獲得好處。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高通一直以來所推廣的”反向授權”條款也很可能會被叫停。所謂”反向授權”條款,即高通要求被許可企業同時向高通反向授權自己的專利。而這種”反向授權”,其實最利于快速發展的中國企業,這也是近年來中國手機企業能夠迅速攻占海外市場的一道重要護城河。一旦收購成真,中國手機企業便可能因為失去”反向授權”保護,而面臨大大小小的專利訴訟,被迫交納更高昂的專利費,甚至不得不退出海外市場。

另據《每日經濟》報道,博通CEO陳福陽近期在中國出席一個會議時表示,他打算修改高通的專利和許可費方案。而客戶的解讀則是,這意味著專利費的支出將降低,但在芯片上的花費將上升。據參加這次會議的一家中國企業高管稱,陳福陽認為中國企業會因成本立即降低而支持這個想法,但中國企業并不是這樣考慮的。這名高管表示,中國企業更擔心的問題是,從長遠來看會落后全球競爭對手。畢竟從研發投入來看,雖然博通與高通均是市值千億美元的芯片巨頭。但博通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只有32.9億美元,高通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卻高達54.7億美元,前者只有后者的6成而已。再加上陳福陽一直都是一位無情的成本削減者,所以合并成功之后很可能會把高通的研發投入砍到與博通持平,這也意味著高通及其中國客戶在5G時代的領先地位岌岌可危!

多國反壟斷調查聽取客戶意見已成慣例
據了解,包括小米、OPPO、vivo在內的三家中國企業,已經于去年11月份與高通簽署了一項非約束性協議,將在未來幾年采購價值120億美元的零部件。但三家公司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則表示,如果博通成功收購高通,他們可能會更換供應商。如此看來,中國企業寧愿與博通徹底翻臉,也不愿看見雙通合并后的不利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廠商當中便有兩家位列全球前五。所以即便雙通合并進入到實質階段,也必然會引起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反壟斷調查。更為重要的是,多國反壟斷調查聽取客戶意見已成慣例。所以《每日經濟》的相關報道當中也指出,即便兩家公司達成協議,該交易仍需通過多個國家的反壟斷和監管審查。來自中國企業的反對意見可能破壞博通爭取中國監管批準的努力。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則表示,考慮到高通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內幾乎”一統天下”的局面,再加上博通本身在該領域內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雙通合并,便極易造成明顯的”經營者過度集中”這一事實。而經營者過度集中,便是多國反壟斷調查的關鍵要素之一。如此看來,”雙通”并購或胎死腹中!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