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二屆軟博會上,作為一家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實時分析產品、大數據領域實時分析平臺的企業翹楚——柏睿數據攜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共同承辦“定義新標準、筑基新科技——自主核心軟件發展”平行論壇,論壇上柏睿董事長劉睿民在本次論壇中發表了題為《數據引擎核心技術支撐數字經濟安全發展》的主題演講。劉睿民以數據庫行業趨勢為切入點,對柏睿數據的核心技術突破點進行了深度解析。
在過去,互聯網世界存在著一種怪圈,國外數據庫在中國市場稱霸一方,本土數據庫則鮮為人知;而現如今隨著科技領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軟件產業已然從仿制向自主創新演變,從產業創新應用到行業標準的制定引領改變;中國的數據庫市場已經走出了由國外數據庫獨占市場的時代,各類國產數據庫百花齊放。
為什么要做自己的核心軟件?
這是中國市場的客觀需求,也是數據庫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來,國產軟件尤其是系統基礎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較為緩慢。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國產基礎軟件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遇。”以柏睿數據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迅速成長起來,紛紛搶占技術高地,并在市場上與甲骨文等科技巨頭直接競爭。
軟件產業作為國家先導、支柱與戰略性產業,是信息技術應用與信息化建設的核心與基礎。柏睿數據作為國際標準委員會中國成員體唯一代表企業,代表中國主導的“SQL9075 2018流數據庫”國際標準的確立,“AI-in-Database庫內人工智能”國際標準提案的發布。在本次軟博會上,柏睿數據推出大數據實時分析平臺,集合了全內存分布式數據庫、流數據庫、人工智能并行算法庫等自主研發的核心基礎數據庫軟件。
此外,柏睿發布了國內首款—智能云端內存數據庫加速芯片,進一步推動擁有國際標準定制權的國產自主的核心基礎軟件技術,搶占國內及國際高端應用市場份額,主導國際標準話語權,制定國際核心基礎軟件技術的游戲規則。此舉,更好的引導并掌控軟件產業的發展方向,推動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
歷經三年,智能云端加速芯片終面世
智能云端內存數據庫加速芯片,是劉睿民團隊三年的心血積累。
過去數據庫芯片廠商兩家獨大:甲骨文和微軟。微軟是通過FPGA在網絡上進行研發,而甲骨文主要是通過把一些數據庫內置的算法放到芯片,通過ICK(音)的方式放到了CPU里面,柏睿結合兩者做法,將數據庫內的內置算法放到FPGA上面,通過并行架構和優化系統算法解決大數據系統,改善關鍵存儲節點計算開銷過大的問題,大幅提升大數據系統性能以及綜合服務性能。可以說新一代的芯片能夠做到實時風控,非常快速的自然語義分析,對非常復雜的明細查詢可以做到一鍵查詢。
產品的功能首先通過單卡支持24條FZIP算法,借助硬件壓縮計算核心,支持多任務、多線程并行壓縮;壓縮計算的聚合吞吐量超過4個GB每秒。這種做法跟類似于微軟,也就是說,壓縮過后的數據在落盤存儲IO帶寬下降了50%以上,所有主流的商用服務器主機不需要額外改變,通過使用標準的PCIe接口,直接插卡,就可以大大提高速度。該芯片同時支持PCIe3.0乘于8這樣的接口,功耗并沒有增加太多,比如說,當你用賽揚的服務器,功耗至少在100多瓦以上,而柏睿的功耗只有50瓦,對于用戶而言不需要更換非常昂貴的設備。此外,它還支持在Hadoop平臺之上使用,只要插上這個卡,速度立刻可以提升50%。
緊抓核心技術“牛鼻子”,讓數據安全自主可控
“軟件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要順應時代大勢,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為建設網絡強國打下堅實基礎;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推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加速向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滲透應用”。劉睿民如是說。
眾所周知,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而國產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則是信息安全的利劍與堅盾。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使發展更加平穩。
“目前國內市場,本土自主研發的核心軟件已然取得傲人的成績,其成功的關鍵則在于打造出屬于自己的軟件產業之魂。但是,我們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軟件對實體經濟作用越發明顯,自主核心技術成助推器
為期三天的軟博會已經圓滿落幕,展會期間,軟博會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并引發了關于軟件、實體經濟、信息化產業的相關思考。其中,央廣網發表評論文章稱,軟件支持實體經濟作用越發明顯。
目前,我國在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國產數據庫等方面發展迅速,但是仍然無法將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并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電子產品,原因不僅是相應的技術壁壘,更是產業之間的聯動性較少。無法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基礎核心軟件技術,構建軟件產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
從中國軟件發展的歷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應用為王”一直是我們軟件產業的優勢,也是一種有效的發展策略。目前,做應用軟件確實很容易出成績,而且可以做的很炫。但我認為沒有底層的核心基礎軟件技術是無法支撐上層應用的,容易受制于人。從2005年開始,開源軟件給了我們很大的機遇。通過一些技術降維,允許很多公司使用開源里的技術,進而發展出一些底層的軟件,系統層的軟件,包括數據庫底層軟件、AI底層的一些算法,基本上相當于開放出來了,這算是很重要的一個機遇。但是,真正底層的核心基礎層技術是無法通過開源獲得的。近期的中興事件就有個細節,美國完全可能發禁令讓所有美國為基礎的開源不得供貨(在朝鮮伊朗己經發生了),所以說完全開源的代碼確實無法做到真正安全可控的。
“未來的大數據軟件,我們可能會見到更多混合架構、異構計算的情況。硬件平臺可能以小型化為主,主要是用來收集數據,將這些數據進行清洗,快速進入到數據庫里進行沉淀、統計、分析,最后分析的結果被大家用來做決策。決策的過程中將用到很多AI的算法,而這些算法可能是通過在GPU之上,在FPGA之上實現,這個是我們可能看到的發展道路。”劉睿民補充到。
結束語,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精心策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以“新時代、新理念、新軟件”為主題,以“軟件產業引領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突出貫徹“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戰略的實施成效,從而保障自主創新技術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