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計算機體積大耗電多性能低主要原因受制于“元器件”。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主要電子元件是電子管,其主要特點是體積大、耗電多、重量重、性能低,且成本較高,其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所采用的元器件。
本教程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第一代計算機體積大耗電多性能低主要原因受制于“元器件”。
第一代計算機是指1946-1957年的電子管計算機。
電子管計算機采用電子管作為基本電子元器件,其主要特點是體積大、耗電多、重量重、性能低,且成本較高,其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所采用的元器件。
在這個時期,沒有系統軟件,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編程;程序從人工手編的機器指令程序,過渡到符號語言。計算機只能在少數尖端領域中得到運用,一般用于科學,軍事和財務等方面的計算。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是計算工具革命性發展的開始,它所采用的二進位制與程序存貯等基本技術思想,奠定了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基礎。
第一代計算機的作用:
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是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而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個明顯特征是使用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儲存數據。 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ENIAC)占地170平方米,重30噸,有1.8萬個電子管,用十進制計算,每秒運算5000次 由于電子管體積大、功耗大、發熱厲害、壽命短、電源利用效率低、結構脆弱而且需要高壓電源的缺點,存儲器采用水銀延遲線.在這個時期,沒有系統軟件,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編程.計算機只能在少數尖端領域中得到運用,一般用于科學,軍事和財務等方面的計算.它的絕大部分用途已經基本被固體器件晶體管所取代。但是電子管負載能力強,線性性能優于晶體管,在高頻大功率領域的工作特性要比晶體管更好,所以仍然在一些地方(如大功率無線電發射設備)繼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第一代計算機,它是承上啟下的一類計算機。推動著計算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