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剛瀏覽完某樣商品就收到廣告 手機廣告投放為何這么“準”?)
APP里的廣告投放能有多準?當我們在APP上剛瀏覽完相關的商品內容時,廣告就會隨之而來;又或者我們去了某個地方,有關當地的廣告也接踵而至。專家表示,大部分手機應用在下載安裝時都會被要求開通多項權限,正是這些授權,使得用戶的信息被記錄下來。目的就是根據用戶的消費行為分析,精準匹配投放商業廣告。
如今,我們手機上的手機應用軟件越來越多,在享用這些APP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隱私也可能暴露。2019年1月起,中央網信辦等四部委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
在治理整頓中,相關部門發現,相當多的APP都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
商業廣告“精準”推送暗藏商業邏輯
跑步愛好者陳顯示平時會用一些跑步類手機軟件,也會上網搜索一些體育用品。陳先生發現,最近每次打開購物APP,和跑步相關的商品都源源不斷地推送過來,讓他不厭其煩。
和陳先生有著相同困惑的,還有許多網友。某網友在瀏覽社交應用的時候,發現向他精準推送針對脫發人士的植發服務;還有網友表示,前段時間出差,竟被推送了當地的樓盤廣告。
專家表示,大部分手機應用在下載安裝時都會被要求開通多項權限,包括通訊錄、攝像頭、短信、錄音、位置等。正是這些授權,使得用戶的信息被記錄下來。一些企業過度采集用戶個人信息,目的就是根據用戶的消費行為分析,精準匹配投放商業廣告。
APP無關權限申請多 不授權無法使用
據了解,大量手機應用APP在安裝使用時,都需要申請通訊錄、攝像頭、短信、錄音、位置等多項與其核心功能無關的權限,若用戶拒絕某些權限的申請,應用則無法正常使用。
例如某字體替換APP,在安裝時幾乎申請了所有的權限,如位置,信息,日歷,電話,相機,通訊錄等。
應用軟件申請和它的功能不相符的權限并不是個例,而“不授權就不給用”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研究人員對國內應用市場前1000個應用取樣分析,結果顯示大量應用在安裝使用時,申請了通訊錄、攝像頭等多項核心敏感權限。研究人員發現,部分APP有向第三方軟件開發公司傳輸用戶數據的情況。
研究人員介紹,內置在APP里的SDK,是由不同公司開發的軟件工具包。手機應用通過工具包向第三方的軟件開發公司發送用戶信息,有可能是統計應用的使用情況,以便于更好的優化,但是第三方數據公司是否合法地使用這些信息,就難以監測。
專家介紹,SDK如何監管也是下一步管理部門研究的新課題。
惡意收集信息 監管部門督促企業整改
研究人員介紹,市場上也有一部分APP是惡意收集用戶信息的。
研究人員通過一個安全軟件展示了惡意應用在用戶未知的情況下,讀取用戶的通訊錄短信等個人信息的行為。
王宇曉:這是一個貸款類的應用,登錄之后,安全軟件提示應用正在讀取聯系人信息、短信、通話記錄。如果沒有安全軟件,應用所做的一切的行為都在后臺完成,用戶根本沒有辦法得知。
專家介紹,沒有告知用戶就進行信息的收集,這應該屬于惡意收集用戶信息,部分APP申請權限的時候還存在隱瞞自己真實目的的情況。很多APP會申請新建、修改、刪除聯系人的權限,而惡意軟件會利用這一權限實施犯罪。
專家介紹,監管部門出手治理整頓,意味著劃下了一條紅線。有關部門將督促指導相關企業堵塞漏洞,提高對網絡犯罪的防范能力。
央視新聞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