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Baidu Create百度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行。此前不到兩個月,一年一度的谷歌I/O大會在加州召開。作為目前全球范圍內AI戰略高度相似、勢均力敵的兩大AI巨頭,百度和谷歌在各自的開發者大會上均向全球開發者展示了最新的技術產品布局。

整體來看,百度和谷歌兩家公司在AI關鍵領域的布局非常類似,也各有所長。百度拿出了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自主研發的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以及DuerOS3.0、Apollo 3.0等一系列AI基礎技術和商業化進展。Google I/O則主要展示了AI技術能力,包括Google語音助手、第十代操作系統Android P、自動駕駛汽車Waymo……

百度和谷歌最經常被業界拿來做對比的可能就是無人駕駛。谷歌無人駕駛研發始于2009年,2017年12月,無人駕駛部門Waymo從Google X實驗室中剝離并成立了獨立實體公司,并與美國汽車行業其他公司展開合作,目前,Waymo的實際路測里程已超過300萬英里。反觀百度無人車,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更通過搭建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向整個自動駕駛領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幾乎重寫了無人駕駛的玩法。通過與其他合作伙伴展開深度合作,Apollo在積累了大量車輛行駛數據,促進了百度汽車大腦的快速成長。就在剛剛舉行的Baidu Create上,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的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和載貨無人駕駛車“新石器”正式量產下線,在全球范圍內搶先實現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

在AI時代的入口爭奪上,谷歌和百度都沒有放過智能語音交互這個切入點。谷歌智能助手主打AI個性化功能,目的在于讓用戶更快找到相應服務,不過由于缺乏相應的生態鏈產品支持,谷歌語音助手主要應用于Android操作系統,還沒有進入更多第三方產品。而百度語音交互技術DuerOS在技術開放、用戶覆蓋和商業生態建設方面都領先于谷歌語音助手。DuerOS目前已經升級到了3.0版本,智能設備激活量已經超過9000萬,月活躍設備超過2500萬。今年點百度開發者大會上,DuerOS3.0的最大亮點在于打通了商業模式閉環生態,開發者已經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從DuerOS獲取收益,同時開發者的產品又可以反哺和優化生態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是全球范圍內首個語音交互開放平臺。

如果說在人工智能的布局方面兩家還是不分伯仲的話,那作為AI技術的核心的人工智能芯片才是真正的較量的開始。
在不久前舉行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TPU3.0正式亮相。根據官方介紹,TPU3.0的計算能力最高可達100PFlops,是TPU2.0的8倍多。而百度此次則重磅推出了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 基于百度8年的CPU、GPU和FPGA的AI加速器的研發經驗,經過20多次迭代產出的成品,可以說是中國AI芯片的又一里程碑,不僅可以高效地同時滿足訓練和推斷的需求,除了常用深度學習算法等云端需求,還能適配諸如自然語言處理,大規模語音識別,自動駕駛,大規模推薦等具體終端場景的計算需求。
“昆侖”的誕生,使得百度大腦具備了更完備的軟硬一體化能力,這極大成就了百度大腦3.0版本的算力增長。基于此,百度大腦3.0形成了從芯片到深度學習框架、平臺、生態的AI全棧技術布局。AI芯片與深度學習框架的一體化意味著標準的建立,如果選擇這款AI芯片的開發者越多,企業的AI護城河就越穩固,類似PC之于Windows。從這點上來說,谷歌的TPU3.0就略顯薄弱了。


本次百度開發者大會上,還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小驚喜,智能機器人客服與參會者自然流暢的交流,援藏醫生借助百度AI成功識別寄生蟲卵等等,這些不過是百度AI技術生態全棧布局的一個縮影,讓大家在驚嘆于百度強大黑科技的同時,也后知后覺的發現,原來AI技術真的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正如李彥宏所說,AI正在滲透到經濟社會毛細血管中。
縱觀百度和谷歌在AI領域的較量,這次百度還有一個非常值得稱許的地方,就是技術理念。李彥宏在演講中所說的“Everyone can AI”,“無論你在哪里,都能平等便捷獲取AI能力”的平等賦能理念,為人工智能的狂熱競爭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開放、共享、打破鴻溝。相比之下,谷歌喊出的Make Good Things Together,以及去年喊出的AI First,就顯得平平無奇甚至缺一點格局了。
目前Apollo和DuerOS開放平臺外,百度AI生態圈整體上也在迅速擴大。人工智能,牽連著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影響著每個普通人未來的日常生活。隨著開放生態的繁榮、算法算力的進步,相信百度在全球AI領域的地位也會越來越穩,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中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