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記錄匯總的“讓產品更好賣”,大致上也算是把To B業務的運營工作流程、范圍梳理了一遍,有些細節點也沒有展開來講。本文主要分享的是To B產品的售前部分,即市場推廣工作。
這個部分,與市場部、公關部的職責,會存在一定的重合。實際工作中是需要做好內部協調的,尤其是與市場部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一家To B業務公司的對外宣傳,應該是這兩個業務部門來起主導作用的。
就運營這個崗位所承擔的作用,更多是提供內容和方向,具體執行的工作,還是由市場部門的專人來跟進。
當然這個也分情況,有的公司,某一塊業務是根據市場機遇來做相應的產品開發或轉型的,公司內部本來就有資深的業內人士,做過類似的市場推進工作,那還是要尊重人家的建議。
所以像這種情況,哪怕你本身在現有產品的業務體系內很熟練,也得調整心態,虛心請教。這也是判斷一個人上下限的指標之一。
“市場推廣”的作用
回到“市場推廣”這一塊,這部分工作的作用有這么幾種:
1. 品牌塑造
品牌,是眾多服務商中最能凸顯自己價值的東西。所以,每一位市場人士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品牌效益最大化。
運營,或者市場運營,要打造好“品牌”這個利器,一方面是精準定位,另一方面是重復洗腦。
像“有贊”,這家Saas服務商的品牌定位,就一句“做生意,用有贊”,而且隨時帶著這句slogan,印象極為深刻。我認為這家公司別的不說,起碼品牌塑造上是很成功的。
2. 獲得銷售線索
市場推廣工作,無論走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有成本的,那這塊是不是值得投入,最直觀的結果導向就是能獲得多少銷售線索。
無論是官網注冊、雙微蹭流量、SEM,還是線下辦會、論壇互捧,追求的結果,應該是能拿到多少老板的聯系方式,第二天銷售就能上門談單,別的都是虛的。
3. 持續曝光
意思是我們所做的建設性工作,盡可能追求的是持續為產品帶來曝光與關注。
目前來看,一方面是需要持續性的內容產出,另一方面則是比較高的續費率。或者說,這兩塊是我所理解的“持續曝光”的來源。
微信訂閱號是最常見的一個發聲渠道,也是To B業務運營重點維護和跟進的一塊。我的觀點是,只要企業經營,這一塊的建設工作就不能停。一要發聲,二要收集。產出足夠的優質內容,獲得的潛在客戶意向也就越高,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培訓平臺。就是維護麻煩,需要持續投入,見效慢。
To B業務對于百度的流量需求,肯定是有,但不像To C業務那么大。因為客戶是一定要見面才能談的(產品的付費門檻很低,另外一說)。我本身也沒有專門做過這塊,不好過多論述。
4. 激勵員工
只要有對外推廣的工作,就需要人來參與,尤其是線下辦會,對內部員工的鍛煉非常大,不僅是能力,還有名聲。
我自身受益很多,是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在微盟就職期間,有機會出去給渠道代理做產品培訓和分享,公司也針對這樣的角色做過培訓,獲益不少。因表現突出,被外派到各地市場做會議講師、渠道培訓,還有商業巡演。
前后近一年的類似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把B端產品真正落地,得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實現。更受益的是,我所表達、宣講的內容,獲得了認可,算是做出了個人口碑,這是我始料不及的。
2017年講的一個垂直行業解決方案,針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現在騰訊視頻里還搜的到),2019年還有人從視頻里掃二維碼加微信好友,讓我指導指導他們生意應該怎么做更好…(可能我應該換個行?)
上面列的4個點,是市場運營所追求的工作目標,但核心要求就一個:把你知道的產品優勢,準確地傳達給潛在客戶。
市場運營的工作內容
日常跟進、維護的工作內容,大致有以下幾類:
1. 內容產出
- 基本要求:產品說明/使用手冊。
- 進階要求:明星案例的扶持與打造。
- 更高要求: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 最高要求:業內標準。
2. 線下會議
To B業務要求“見到人”,見到能拍板的人,所以運營參加線下會議,是個很正常的事情。
公司有實力,可以經常自己辦會;實力有限,可以蹭別人的會。一般情況下,多是自己辦會,用于彰顯品牌。
辦會也看客群,比如:邀約新客戶的話,一般叫“會銷”,運營會承擔講師的角色,要求嚴格的話,要考核現場簽單率。如果是老客戶的話,更多是客情維系,也有搭臺唱戲的意思。各家公司、各個業務階段都會做針對性的會議安排。
比如:我在微盟的時候,連著兩年參與了“百城聯動”的會銷,目的就是現場簽單,幫助當地代理商來簽單,很考驗講師能力和心態。但是在樂言,主要目的是老客戶關懷,618、雙11前的會議尤為重要,要給客戶講方法、樹信心,還得防著競品。
3. 線上推廣
前面也講到一些關于線上的運營推廣工作。這個工作還是需要專人專職來跟進,其業績設定與考核也相對清晰。
SEM、訂閱號、頭條、知乎、專業論壇等等,都是需要發力的渠道。
對應的內容生產,吸粉、閱讀量、轉發量等指標,不應該是最終目的(前面已經強調過一次了),只有銷售線索才是。
最后強調一點:To B業務的市場推廣工作,是需要長期投入的,短期內不一定見效;但是你不做,潛在客戶的注意力就會被別家搶走。只有長年累月地持續投入,才能慢慢看到收益,得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