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資訊網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站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電商行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促銷活動,各大APP也常常上演補貼大戰,在開疆辟土階段,砸錢讓利招攬用戶的法子自然最為好使,但當形成一定規模之后,瘋狂補貼的模式是否仍然高效?個性化的運營策略是否有必要?活動的真實效果到底如何?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為順應用戶增長、運營和效率提升的需求,結合個人之前的實踐方法,在此以電商行業的促銷為例構建策略如下:

        確定主要目標用戶

        首先,可以通過用戶生命周期概覽,確定當前階段應重點運營的用戶,作為主要目標用戶。

        目前行業通用的用戶生命周期模型把用戶分為五個階段,即“新手階段”、“成長階段”、“沉默階段”、“流失階段”和“忠誠用戶”。

        說到增長,前期拉新當然很重要,但是增長的終極目標還是希望忠誠用戶或者超級用戶越多越好,那么就需要針對各個階段的用戶進行刺激和引導,提高留存率,增強用戶粘性,將他們轉變為忠誠用戶。

        通過用戶概覽,可以了解當前的用戶數量分布,例如以下圖的展示形式,我們除了可以了解到各階段用戶的數量和環比之外,還可以看到每個階段的用戶轉化比例,如果成長階段的用戶數量下降,可能是因為有很多成長用戶轉變為了成熟用戶,那么針對成長用戶的策略說明是卓有成效的,接下來我們應該著力于引導新手轉化為成長用戶,或嘗試更多拉新工作,擴大底層用戶量級。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除此以外,如果將沉默或流失用戶的定義進行細化,可以發現每個階段都存在用戶的直接流失或沉默,因此在具體策略上需要區別對待。

        通過用戶概覽,我們可以確定當前階段應重點運營的用戶,接下來,自當進一步研究該類用戶的偏好,從而針對性采用增長策略。

        識別用戶關注的特征

        通過上一步,我們確定了主要運營對象,如“成長用戶”,那么接下來,需要了解該階段用戶的關注因素,從而確定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商品促銷或是補貼。

        對電商行業而言,促銷最終都是落到商品上,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用戶的瀏覽行為,來識別用戶最關注的商品特征。

        1. 用戶跳轉比率

        首先,我們按照時間段將用戶最近的瀏覽行為切分為不同的切片,如session或者每30分鐘的瀏覽行為作為一個切片,然后統計每一個時間段切片下用戶瀏覽各個商品的次數。

        接著,我們可以計算出每兩個時間段之間,各個商品的跳轉比率,例如,用戶只有兩個時間段下的行為數據,在時間段1下,用戶瀏覽A商品8次,瀏覽B商品12次,而在時間段2下,用戶瀏覽B商品6次,瀏覽C商品4次。

        那么,可計算跳轉比率(Transfer_Ratio)如下: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為了簡化,此處只統計了一個用戶兩個時間段下的跳轉行為,因此跳轉比率正好是在時間段2下各商品的pv占比。我們拓展到全部成長用戶所有時間段下的跳轉行為,就能得到對于所有成長用戶而言,任意兩個商品之間的跳轉比率。

        之所以這里按照時間段進行切分,是因為用戶的瀏覽行為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可能受到廣告、資源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我們認為,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總pv數能反映出用戶的關注度,就好比是把每個時間段都看成了一個“訂單”,用戶第一單買了8個A商品和12個B商品,第二單買了6個B商品和4個C商品,我們通過分析用戶兩單的差異,來判斷用戶對于各個商品偏好程度的改變,而綜合所有用戶的所有“訂單”得到的跳轉比率,可以用來識別各個商品之間的替代概率。

        2. 影響跳轉的關鍵特征

        有了跳轉比率后,我們可以了解到商品之間的替代關系,那么商品之間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替代關系呢?用戶為什么會從一個商品跳到另一個商品?這些商品存在什么樣的特征呢?

        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算法模型,由于涉及到機器學習的相關內容,較為復雜,這里重點只分享核心原理。

        首先,我們將商品拆解為各種屬性特征,如果商品在某個特征上相同,則記為1,不同則記為0,構建特征異同-跳轉比率表如下: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接著,以特征異同為自變量,以跳轉比率為因變量,基于機器學習算法,可以擬合出預測模型,即最終可以通過一組商品的特征異同,來預測出跳轉比率。

        最后,基于控制變量的思想,我們要看某一個特征的重要性,那么,可以在其他特征異同值不變的情況下,將該特征取相反的值,來看跳轉比率的變化情況。

        例如:我們要看顏色的重要性,那么其他特征異同值不變,只改變顏色的值可得:AB(1,0,1),代入預測模型,發現跳轉比率由原來的18%升為了50%,對于其他商品組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說明顏色在用戶瀏覽跳轉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以此類推,最終可以得到各個特征的重要性排序:性能、顏色、大小。

        驗證瀏覽購買一致性

        僅僅識別出影響成長階段用戶跳轉的特征還不夠,最后的目的還是要刺激用戶產生購買行為,那么用戶的瀏覽行為與購買行為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呢?

        為此,我們需要驗證用戶瀏覽時最關注的特征與所購商品特征的一致性,以防一些關注度很高的特征只能博人眼球,卻不代表用戶真實偏好,無法促成購買轉化。

        根據上一步的方法可得每個用戶在任意兩個商品之間的跳轉pv(transfer_pv),那么,按照屬性進行匯總計算,可以得到同一特征下,任意兩個特征值之間的跳轉pv。

        如對于顏色這一特征而言,可分別計算得出 紅色->藍色 、白色->藍色 和 藍色->紅色、藍色->白色 的跳轉pv,將跳轉至藍色的跳轉pv和從藍色跳轉出的pv作差可得藍色的凈跳轉pv。

        為驗證一致性,我們取已購用戶所購商品特征來對比觀察: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根據數據所示,最終購買某一顏色商品的用戶,瀏覽相應顏色商品的凈跳轉pv也明顯最高,說明顏色特征的瀏覽和購買行為之間存在著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通過相應瀏覽行為來作為判斷用戶購買考慮的標準之一。

        同理,如果瀏覽凈跳轉pv最高的特征與所購商品特征明顯不一致,那么說明該特征的瀏覽行為不能作為判斷用戶購買考慮的標準,應當從模型中剔除。

        匹配用戶和商品促銷

        根據成長階段用戶的關注特征排序,建立相應商品促銷與用戶的匹配策略:

        • 首先通過每個用戶各個特征的凈跳轉率,識別用戶對具體特征值的關注程度,如用戶1最關注的特征值分別為(高性能、藍色、大尺寸);
        • 收集各類商品促銷,確定具體的促銷商品、促銷形式、促銷力度等;
        • 建立用戶與商品促銷的匹配機制,為用戶匹配盡可能符合其需求的商品促銷。對于重要度最高的特征,如果沒有用戶關注的特征值對應的商品促銷,流程直接終止。除此以外,按特征的重要度排序依次匹配。具體規則如下: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 編撰相應促銷利益點文案,嵌入為用戶所匹配的商品信息,通過短信或者push精準觸達,刺激用戶點擊轉化。該匹配機制不僅適用于單品促銷,對于滿減促銷而言,也可以在促銷的商品池中匹配最符合用戶需求的商品,在觸達信息中做展示。

        此外,這里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內容app,通過用戶對各類內容的瀏覽,可以了解用戶最關注的是哪些內容標簽。那么后續可以針對用戶最可能感興趣的付費專題進行推送觸達,同時匹配一定的紅包折扣,以達到用戶增長和轉變的目的。

        建立評估體系

        增長策略不同于廣告的邏輯,并非拿錢換流量,而是用盡可能少的費用帶來巨大的用戶提升。

        而促銷或補貼的的效果評估可分為兩個部分,即觸達點擊效果和促銷/補貼效果。

        為用戶匹配符合其需求的商品促銷,并在觸達消息中展示商品信息,目的是為了提起用戶的興趣,提高點擊率。而影響最終下單率的因素,除了商品匹配的準確性以外,還有促銷策略的高效性,為此,還需建立起一套促銷的綜合評估體系,以衡量每次促銷活動的效果。

        我們沿用行業慣用的AB測試來建立評估體系,具體方案和指標如下: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首先,篩選出成長階段的全部用戶,并隨機抽取一部分用戶作為測試組,在不做任何干預的情況下,暗中觀察用戶的轉化情況。

        • 對于實驗組的用戶,我們通過定向促銷加短信觸達的形式進行干預,然后靜靜等待用戶轉化。
        • 對于對照組而言,用戶都是自然轉化,而實驗組的用戶是在干預下產生的轉化。在實驗組中,一部分用戶確實是被促銷吸引,從而下單購買,但還有一部分用戶即使沒有促銷也很有可能自然轉化。

        因此,我們以對照組的轉化率作為沒有促銷情況下的自然轉化率,那么,可以得到以下與用戶相關的指標:

        • 用戶基線=干預總人數*自然轉化率;
        • 用戶提升=干預總人數*(干預轉化率-自然轉化率);
        • 用戶提升率=用戶提升/用戶基線。

        同理,從經營分析的層面,我們可以評估實際的銷售效果:

        • GMV基線=用戶基線*自然轉化客單價;
        • GMV提升=用戶提升*干預轉化客單價+用戶基線*(干預轉化客單價-自然轉化客單價)。

        注:GMV提升一方面體現在拉來本不會下單的用戶所產生的GMV,另一方面,可能會提升/降低本來就會下單的用戶的客單價(滿減促銷可能會提升客單價),因此要計算這兩部分的GMV提升。

        • 成本=每單優惠金額*下單用戶量+每條短信資費*干預總人數

        最終,我們可得到評估經營效果的兩個綜合指標:

        1. GMV提升率=GMV提升/GMV基線;
        2. ROI=GMV提升/總成本。

        以上指標羅列的目的是便于理解指標的拆解計算過程。但對于不同角色而言,最終只需要關注與其相關的結果指標。

        • 對于運營或者營銷而言,他們的考核目標可能聚焦于月活躍用戶數,所以,他們會更關心用戶提升率,通過多次活動的橫向比較,可以識別活動效果的好壞,從而再逐步挖掘根因。
        • 對于負責銷售的同事而言,需要考量的因素會相對復雜一些,但他們也可以直接通過GMV提升率和ROI這兩個指標來評估活動的綜合效果,GMV提升率反映的是相比于不做促銷帶來的GMV提升比例,而ROI反映的是每花一塊錢所換來的GMV。
        • 制定促銷優化策略

        通過每一次的促銷,可以沉淀相應的指標數據,當數據足夠多的時候,便可以基于各類促銷策略的歷史效果來指導下一次的促銷優化。

        但由于AB測試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實驗結果會嚴重受到樣本數量的影響,因此,在使用AB測試的效果評估數據進行策略優化時,需先判定每次促銷AB測試結果的差異顯著性。

        AB測試歸根結底是用兩組樣本的轉化率差異來估計總體的差異,而AB測試屬于伯努利試驗,根據中心極限定理,其隨機抽樣分布服從正態分布,因此可采用均值差的Z檢驗來判斷兩個組的轉化率差異是否顯著,具體公式如下: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最終,我們選取Z檢驗結果顯著的實驗數據,按照GMV提升率和ROI構建效果評估矩陣如下:

        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其中,GMV提升率反應的是活動對于GMV的提升效果,如果當前的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沖GMV的話,那么應該選擇GMV提升率高的促銷方案。

        而如果需要權衡考量利潤的話,那么還應該把ROI納入分析,選取GMV凈提升率較高,同時ROI也較為可觀的促銷方案。

        對于GMV提升率和ROI都較低的方案應該適當舍棄,因為機會成本較高,需避免資源的浪費。

        通過層層下鉆分析的方式,最終可以分析出什么樣的促銷形式、促銷力度效果最優,從而指導運營和銷售人員進行策略優化,提升促銷效率。

        綜上,我們搭建起了一整套從用戶分析到促銷優化的智能策略,以期提升相應工作人員的CRM技術管理水平,從而花最少的錢帶來最大限度的用戶增長。

         

        作者:Mr.墨嘰,公眾號:墨嘰說數據產品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84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国产精品久久|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广告|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日韩一区在线精品欧美玲|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人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精品国内片67194|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欧美精品香蕉在线观看网| 98精品国产自产在线XXXX|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91精品视频网站|